查看原文
其他

课程思政优秀案例(33)|| 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思政实施经验

教务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3-01-05


前言:课程思政建设,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“守好一段渠、种好责任田,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、形成协同效应”的重要举措。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学校开展了本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活动。为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,教务处通过本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,总结课程思政教学经验,展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,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。


本期分享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宗晓艳老师 | 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思政实施经验



作者简介

宗晓艳讲师,教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。研究方向为:基于媒体的教学、教学设计、计算思维等。主讲课程有:教学系统设计、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、教育技术学、中小学计算思维与编程。


《教育技术学》是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,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包含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,也包含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。本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的根本问题,重点优化家国情怀、心理健康、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内容的供给,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,达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有机统一。


一、总体思路


课堂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有: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。这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,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,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。然而,在很多教学中,教师往往注重了知识、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情感、态度价值观的教学。思政教育和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有着天然的契合,因此本课程把思政教育目标放在了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之中,和其他两类的教学目标能够较好地融合。

图1 三维目标


二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方式


思政教育不是干巴巴地提出来,不是偏离知识、技能教学提出来,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。思政教育融于知识和技能教学之中,关键是找准思政教育的融合点,这样既促进了知识和技能教学,又可以做到融合自然,学生乐于接受。

(一) 对于理论性质的教学内容

对于理论性质的教学内容,要找准理论的应用情景和应用价值。理论在应用中一定包含着情感和态度的成分,这些情感态度可以是爱党、爱国层面的;也可以是职业道德规范层面的;抑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层面的。这些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,也是大学生健康发展重要的教育内容。比如在讲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,结合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,我选取了宿舍成员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,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,因此宿舍人际交往常常会遇到一些矛盾。当学生了解到矛盾的缘由时每个人头脑中原有的经验不同,所以对问题意义的建构也不同,就能很好地做到和而不同,对宿舍其他成员做到宽容和接纳。

图2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章节三维目标

(二)对于操作性质的教学内容

对于操作性质的教学内容,可以将操作的主题、素材的选择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。比如,在讲到微课的制作那一章节的内容时,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如何制作微课,结合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契机,我选择了“党史故事我来讲”这一微课设计主题作为小组作业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,除了学会制作微课,更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党的伟大,技术和思想教育悄无声息地融合在一起。

图3 学生小组讨论作品制作

图4 学生微课作品抓图


往期回顾

●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(32)|| 《Flash动画制作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

●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(31)|| “以生为本,聚焦课点”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

●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(30)|| 高校数学师范专业“一践行三学会”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

●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(29)|| 聚焦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商务英语写作

●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(28)|| 基于立德树人的立体化《国际法》课程思政实践

图文来源:宗晓艳

活动组织:赵建云 胡玲

编辑:林书莹 梁惠杭

初审:孔 贺 邱向宇

终审:向凯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